我國現代知識產權制度相對較晚,還需不斷完善,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知識產權事業(yè)的發(fā)展,不少人對商標、專利、著作權等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今天我們重點講商標。商標是用來區(qū)別一個經營者的品牌或服務和其他經營者的商品或服務的標記。對于商標的概念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但是關于商標的冷知識,你一定不知道。
我國的最早的商標你知道起源于什么時候?
建國前?建國后?清代同仁堂?
都不對。北宋年間出現了我國最早的商標圖形——白兔,該商標圖形現存于中國歷史博物館,中間是一幅白兔圖,寓意“玉兔搗藥”,并刻有“認門前白 兔兒為記”,“收買上等鋼條 造功夫細針”等字樣,該商標時北宋濟南劉家針鋪的銅板標志。設計與現代商標近似,為圖形+文字的商標,以現代的商標規(guī)范審查也顯的較為規(guī)范。這就是我國最早的商標。
歐洲是現代商標立法、注冊和管理等各項有關商標工作的誕生地,到20世紀初,商標法規(guī)在很多國家都得到了確立和完善。那我國的第一部商標法是誕生于什么時候?
早在1904年8月4日,清光緒帝欽定頒發(fā)《商標注冊試辦章程》章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制定成功并頒行的商標法。由于西方列強的強烈反對和抵制,最終《商標注冊試辦章程》未能正式施行。
在光緒帝頒發(fā)《商標注冊試辦章程》前,于1903年7月設立了專門分管社會商務活動的商務部簡稱商部。因清政府要履行我國與英美等國簽訂的通商條約中有關保護中外廠商使用商標的條紋,為此,計劃在商務部內設立商標注冊局,專門主管商標的部門誕生了。
我國官方最早正式批準使用的商標是上海燮昌火柴公司使用的“渭水牌”火柴商標。
新中國成立后,《商標公報》閃亮登場,1950年10月1日,中央私營企業(yè)局編印的第一期《商標公報》上公告了183件商標,記錄了新中國第1號注冊商標——“太陽”。
自此以后我國的知識產權事業(yè)不斷發(fā)展,截止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
中國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商標法律體系,形成了以《商標法》為基礎、內容比較健全、符合國際規(guī)則的現代商標法律體系。
商標作為品牌的識別載體,在很久以前就人們就已經開始重視商標,在這個知識產權競爭也日益激烈的時代,我們更要重視商標申請與保護。在企業(yè)發(fā)展初期就應當申請商標建立品牌,做好企業(yè)知識產權戰(zhàn)略布局,實現企業(yè)品牌的持續(xù)增值。